rss
    0

    【直播】解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2024.02.07 | admin | 40次围观

      

      发布会现场。

      

      四川新闻网将从新闻发布会现场为您发回全程图文直播报道。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19日讯(记者 李丹 戴璐岭 周子铭 摄影报道)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落实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增添了新的动力,强调把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为全省环保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

      6月19日上午10时,解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举行,本场发布会主题为"坚定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会议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晓骏主持,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厅长于会文,林业厅厅长尧斯丹,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铁路机场办专职副主任代永波,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邱建将就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四川新闻网记者届时将全程图文直播本场新闻发布会情况。

      

      发布会正式开始。

      

      李晓骏主持发布会。

      李晓骏: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适应绿色发展体系的重大工作部署。为了让大家了解我省在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的有关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环境保护厅厅长于会文先生,林业厅厅长尧斯丹先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铁路机场办专职副主任代永波先生,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邱建先生,他们将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首先请环境保护厅厅长于会文介绍有关情况。

      10:00

      发布会正式开始。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晓骏主持发布会。

      

      于会文介绍相关情况。

      10:01

      省环境保护厅厅长于会文介绍相关情况。

      于会文: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省环境保护厅将重点抓好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方面,立足当前,着眼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抓好三项攻坚工作。

      (一)举全省之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一是紧紧围绕全省环保"一号工程",打好蓝天保卫战。将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列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集中全力实施攻坚,尽最大努力力争2017年全省蓝天数多于去年、持续雾霾天数少于去年、持续污染时长短于去年,特别是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要有明显改善,在已有5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再增加2个达标城市。

      具体措施:一是严格实行污染源"清单制"管理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二是严格实行"网格化"监管。三是强化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四是细化硬化已采取的管用措施。五是强化联防联控联治。六是借助"国家队"力量精准治霾。七是强化"科技治霾"。

      二是聚焦七个重点精准发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从污染最重的沱江、岷江流域入手,集中力量啃硬骨头、打歼灭战,尽最大努力实现水质断面达标率高于去年,劣五类水体比率低于去年,确保成都市及3-5个条件较好市(州)主城区年底前全部消除黑臭水体,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三是紧紧围绕"摸清底数"、"分类管控"、"治理修复"三大重点,打好净土保卫战。尽最大努力保持土壤环境总体稳定,为人民群众吃上干净放心的食品提供"环境保障"。

      具体措施:一是实施土壤环境监测预警。二是强化农用地、建设用地实施分类管控。三是推进省级土壤风险管控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

      (二)持续加压加码强化环保督察,层层压实环保责任。我们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摸清了全省环保问题"家底",并发现移交问题4357个,对发现的问题紧盯不放、一抓到底、一查到底,不彻底解决、决不罢手。层层压实环保责任,一大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久拖不决的突出环境问题已初步整改。采取"公示公开"、"挂牌督办"、"公开约谈"、"媒体曝光"、"移送追责"、"区域限批"以及"考核指挥棒"等七大举措,强化环保督察"回头看"、后督察。目前正在建立重点突出问题"省级挂牌督办机制",省政府还将于近期召开督察整改工作现场会,对突出环境问题持续用力、一抓到底,形成长期震慑态势、保持制度威力。

      (三)严格环境监管执法,确保"高压、严打"成为常态。关于执法,我们的态度就是"零容忍",重拳出击、铁腕执法,长期保持高压严管态度。通过"测管协同",依托在线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暗管探测仪、无人机抓拍等信息化手段,为监管执法安上"火眼金睛",配强执法力量,转变执法方式,采用交叉互查、节假日抽查、夜查、突击检查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实行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防控,对数据造假、偷排漏排的企业,坚决顶格处罚,倒逼违法行为从"不敢"、"不能"到"不愿"。

      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切实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从根本上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一)坚持用环保准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要强化规划环评,守住环境承载力底线,将源头严防落实到产业规划、城市规划和区域流域规划中。要出台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环保标准体系,制定地方标准规划,给企业一个定心丸,有一个心理预期,逐年加严排放限值要求,阶梯式推进,倒逼企业改造升级、主动治污。

      (二)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环保产业。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生产中高端的农产品,面向中高端的人群,提供中高端的服务。为工业产品植入更多环保元素,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开发更加有四川环保特色的产业和产品;围绕污染防治新技术和新需求,创新扶植光能利用、生物降解、电动汽车等一批环保产业和产品。

      (三)加快建设生态监测网络。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卫星遥感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牢牢守住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积极推进环境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切实提升监管能力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四)科学建立考核指标体系。用目标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来鼓励保护环境行为,惩处破坏环境行为。一是要增加目标绩效考核指标中的环保工作权重,体现各级党委政府对环保工作的真正重视;二是要增加环保部门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倒逼相关部门环保工作责任的落实;三是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差异化考核制度,取消对生态功能脆弱地区和民族地区GDP考核,调动保护环境积极性;四是要建立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和大气指标奖惩机制和补偿机制;五是按月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逼属地高度重视,切实增强"以时保天、以天保月、以月保年"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六是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制度,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严肃问责,终身追责。

      (五)深入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要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必须深入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动员全社会共同发力,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方面,加快培育生态文化。以政府、公众、企业为主线,全方位培育生态道德意识,将"生活方式绿色化"作为每个公民的行为指南,倡导少开一天车、少产生一点垃圾、少浪费一粒粮食,多种一棵树、多节约一滴水、多一天绿色出行,崇尚简约生活,不奢侈生活。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公众参与。联动各级各相关部门、团结环保NGO组织、引领科研院所、发挥志愿者优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热心环保的社会力量,扩大环保"统一战线",加快建立健全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公众通过12369热线举报身边环境违法行为,引导公众将环境保护意识变为意愿、想法变为做法、心动变为行动,加快形成人人都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监督者、推动者、践行者、贡献者。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环保工作新格局。谢谢大家!

      

      尧斯丹介绍相关情况。

      10:10

      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介绍相关情况。

      尧斯丹: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省认真落实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决策部署,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全省自然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本底更加厚实。

      一是生态资源持续增长。累计植树造林5020万亩,增加森林蓄积7254亿立方米、森林面积118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88%,比2012年增加1.62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公园绿地11.96平方米,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66%。

      二是生态修复力度加大。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65万亩,巩固治理沙化土地134万亩,治理岩溶土地3622.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1.4万平方公里、干旱地区4万余亩,修复退化湿地15万亩,局部生态退化得到遏制。

      三是生态经济快速发展。林业产业基地突破1亿亩,核桃、油橄榄基地面积居全国第2位,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森林康养快速发展,生态旅游位居全国首位,绿水青山正加速转变为金山银山

      四是生态功能显著提升。监测显示,全省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886亿吨,相当于2.25个三峡库区总库容;年固定碳量7659万吨,减少土壤侵蚀1.37亿吨;年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72万亿元,居全国前三位。

      五是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全民义务植树深入开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生态保护,大地植绿、心中播绿氛围更加浓厚。

      当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湿地退化点多面大,尚有2000万亩干旱河谷、2300万亩沙化石漠化土地,一些工程创面、矿山迹地亟待恢复植被,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不完善,生态建设和保护任重道远。

      各位朋友,巴山蜀水只有在绿色妆点下才会更加美丽。实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美好愿景,我省将继续夯实自然生态本底,积极构建"四区八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一是全方位开展绿化全川行动,着力做足增量。深入实施九大具体行动,持续开展专项行动,实现森林覆盖率40%以上、国土绿化覆盖率70%以上。加快推进有山皆绿,推进宜林荒山荒地、不适宜耕作土地和未利用土地造林,启动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和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身边增绿,创建一批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县城和森林小镇,建设一批县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森林景观带,积极构建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

      二是依法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着力管好存量。严格落实森林、林地、湿地、沙区植被等生态红线,加强森林草原火灾和病虫害防治,持续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严格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当前,重点整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林区等范围内违法违规采矿探矿、开发水电、修建设施等行为,坚决守护好宝贵的生态资源。

      三是加快推进脆弱地区生态修复,着力补齐短板。抓实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湿地恢复、沙化石漠化治理,加大城市、道路、水电等工程创面和矿区废弃地、尾矿坝生态治理,在四大生态功能区遴选20个县开展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在川西和盆周山区79个县(市、区)启动长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产业脱贫工程。

      四是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经济,着力释放能量。坚持生态保护与脱贫增收良性互动,优化产品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等林业供给侧结构,加强技术研发推广,有序发展林下经济,壮大森林康养、生态旅游、功能林产品等新业态,建成现代林业产业基地3000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5000亿元。

      五是健全完善生态保护机制,着力凝聚力量。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进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深化集体林权"三权分置"改革,完善森林、湿地等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培育壮大林业新型经营主体,今年新增生态护林员指标5000名以上。

      各位朋友,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子孙,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四川生态建设,共同绘就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锦绣画卷。

      

      代永波介绍相关情况。

      10:20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铁路机场办专职副主任代永波介绍相关情况。

      代永波:

      近年来,我省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结构,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清洁 能源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水平,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绿色低碳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一方面,节能环保产业、低碳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助推了经济绿色发展的水平。我们突出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围绕高效清洁节能锅炉、大气污染防治装备等重点领域,开发应用了节能锅炉、汽车尾气污染控制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涌现出东方电气、华西能源、环能科技等一大批具有一流技术和较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企业,建成烟气脱硫、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已破千亿元大关,节能环保企业超过300家,初步形成跨领域、跨行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低碳城市、园区、社区建设等试点示范,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全省低碳循环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清洁能源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为我省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依托清洁能源大省优势,建设国家重要的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推进我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全省水电装机容量已突破7000万千瓦,规模全国第一,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79.3%,新能源发电装机从2010年的5万千瓦增加到240万千瓦,页岩气累计产量超过40亿立方米。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2016年,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提高到34%、11.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推进清洁能源外送,全年超过1/3的清洁电力外送华中、华东,"十二五"期间累计外送水电3535亿千瓦时,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是高高在上的哲学理念,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探索实践。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精神指引,进一步突出绿色发展方向、绿色产业引领、绿色市场培育、绿色能源转化,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方面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

      一是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抓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长江源"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制定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推进天然林保护二期、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建设。

      二是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按照《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办法》和相关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增强指标约束,引领全社会践行落实绿色发展的各项要求和决定。

      三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建设成都、自贡等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示范基地,争取2017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万辆。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推进投资多元化,研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加快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

      四是积极融入引领全国碳市场建设,加快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用市场化手段推动能源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五是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推动建设大宗产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循环经济制度创新试验区等,着力推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全域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示范。

      六是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推进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加强清洁能源参与跨省跨区交易,建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

      我们期望,通过以上工作和措施,能够进一步降低我省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水平,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

      10:28

      接下来进入记者提问时间。

      

      四川日报记者提问。

      10:29

      四川日报记者提问。

      我是四川日报记者。请问环境保护厅厅长于会文:你刚才说,我们力争2017年全省蓝天数要多于去年,持续雾霾天数要少于去年、持续污染时长要短于去年,成都市的空气环境质量要有明显改善。我想知道,雾霾一方面是由排放造成的,还有气候条件、地理等因素,这些因素不能人为控制,你的信心和底气来自哪里,如何确保今年比去年有更多的蓝天?

      

      于会文答四川日报记者问。

      于会文:

      我和在座各位一样都是成都市民,成都的空气质量与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一直讲环境污染主要的内因在排放,外因在气象。大气污染表象在天上,根子在地上,水污染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土地污染表象在里边,根子在外边。成都平原大气污染控制,老天爷要是不给力,人就要多努力,我们就是要打一场保卫蓝天的攻坚战。我们的底气来自于哪里呢?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加大了环境保护督察的力度。通过督察传导了压力,明确了责任,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动了起来,各市县党委政府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责任就压实了,环境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

      第二,我们经过近年的努力,已经找到了大气污染形成的初步原因,现在能够做到精准发力。大气污染成因比较复杂,七八月份臭氧形成,冬天雾霾天气比较集中。我们今年成立了由71位院士、专家组成的四川大气污染专家顾问团,近期省环保厅又跟中国环科院签订了厅院合作协议。我们现在初步找到了症结,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发力,一出招就能见真效。

      第三,现在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一整套治理大气污染的切实有效措施。我们今年运用这些举措,"散乱污"企业整治、秸秆燃烧控制、机动车尾气控制等等措施,应该说是非常有效果。

      第四,大气治理联防联控联治非常重要。针对成都平原地区这种气候条件,去年以来我们启动了重污染天气红橙黄颜色预警。有些个别县区(市)没有真正做到联动,联防联控联治还有提升空间。

      第五,去年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率58.6%,有很大提升空间。但这也是机遇,马尔康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9%,提升一个百分点就非常难了,但是成都从58.6%提高到65%左右还是很有空间的。我们坚信,通过有效管控措施,我们一定能够让老百姓进一步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大气污染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全社会发力的问题。为了头顶这片天、脚下这方土,我们每一位公民都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大家都少开一天车,节约一点水,少扔一点垃圾,多一天绿色出行,让每个人都成为环境保护的贡献者、践行者、奉献者,不要成为旁观者。我相信,在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下,就能打好蓝天保卫战这场人民战争,不信蓝天换不回、不信绿水不常流、不信青山不常在。谢谢大家!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10:35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

      我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请问邱建副厅长:目前全省正全面贯彻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据了解住房城乡建设厅结合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职能职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请就城镇污水和城乡垃圾治理方面的情况作简要介绍,谢谢。

      

      邱建答记者问。

      邱建:

      住建厅的职能主要负责全省的城乡规划建设、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按照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要求,省政府将污水垃圾治理工作作为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战役"的重要抓手,将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纳入20项民生工程加以推进,启动实施了城镇污水处理和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目前,我厅正会同省级部门抓紧落实。总体目标是: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到2019年底,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污水垃圾处理"十三五"目标,全省三年计划实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395个、计划投资261亿元,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1213个、计划投资389亿元。

      建设重点是:"三年推进方案"结合全省污水垃圾处理现状,提出了设施建设的三个重点方向,即"百镇建设行动"300个试点镇,岷江、沱江、涪江和嘉陵江等重点流域小城镇,以及未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部分县城和其他镇乡,辐射带动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在项目安排上,以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为主,统筹推进工业废水、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处理处置。

      主要任务是:"三年推进方案"提出了五大建设任务。

      一是抓规划统筹,科学布局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以四大城市群或市(州)为单位统一规划布局污水垃圾处理重点项目,强化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统筹建设城市、县城、建制镇、乡村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避免城市之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二是抓集中处理,提高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污水处理主要是加快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实施已建处理设施提标升级改造,推进集中式工业废水处理厂建设;垃圾处理主要以环保焚烧发电为主,区域共建共享环保发电设施,加强收集设施和转运设备的提档升级改造,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机制。

      三是抓循环利用,提高污水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水平。按照"集中利用为主、分散利用为辅"原则,推动生活污水再生利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快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和收运系统建设。

      四是抓重点治理,大幅降低污水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抓好城市黑臭水体、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存量垃圾4大治理工程。

      五是抓运行监控,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监管能力。依托全省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加快全省污水垃圾处理监管系统建设,到2018年底,全省所有运营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部实现在线监管。支持政策上,省政府正在研究整合住建、环保、发改、水利等部门涉及污水和垃圾治理方面的有关资金,对"三年推进方案"项目进行支持。三年内,还将发行由省财政全额贴息的9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专门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推进模式上,推广"广安模式",坚持全域统筹规划、市州统一打包、投建营运一体、收集处理一体、政府购买服务,以市州为主体通过PPP模式选择有实力、有技术、有人才、有运营经验的大企业、大集团进行投资建设运营,从而缓解当期财政支出压力、撬动社会资本加快设施建设,吸引专业力量参与污水垃圾治理,充分利用每年政府购买服务支出约束企业按约定条件持续运行,确保三年目标实现。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四川电视台记者提问。

      10:45

      四川电视台记者提问。

      我是四川电视台-四川观察记者。请问尧厅长:.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提出:建设四大森林城市群、森林小镇,请问:森林城市群、森林小镇建设方式和目标是什么?这个过程中如何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以及资金瓶颈的问题,谢谢。

      

      尧斯丹答记者问。

      尧斯丹:

      感谢记者朋友对森林城市以及森林小镇建设的关心。关于森林城市建设,省政府办公厅刚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的意见》(川办函2017年122号),提出了我省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文件已在网上公开。建设目标上,到2020年,我省基本建成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建成森林城市30个(其中国家森林城市12个)、森林小镇100个、森林示范村庄300个。建设内容上:一是推进森林进城,二是实施森林环城,三是建设森林村镇,四是建设森林城市群,五是提升城市森林质量,六是推进森林惠民,七是建设城市森林文化。

      省政府办公厅这个文件,对创建森林城市有一些具体的政策和要求。例如,要求以乔木林为主导,全面绿化城市周边可视范围内的裸露土地;加快建设环成都平原生态带,推进龙泉山生态提升工程;完善森林公园管理规定,加快建设一批集风景资源保护、生态旅游利用、生态文化宣传于一体的县级森林公园;要求各类城市、县城和独立分布的市辖区,原则上应在城区或城郊建设一个以上供市民休闲游憩的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积极推进各类公园、绿地免费向居民开放;国家级森林城市原则上应建设有植物园、生态科普基地或其他以森林和动植物为主题的教育体验场所;支持各地开展市树、市花评选活动;城区周边营造的生态林,符合条件的可以纳入公益林补偿范围;以5年为一个核查期实行动态评估,等等。

      在森林城市群建设方面,我省将加快建设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加强城市内部区域与城市之间的"生态联系",依托城市间山脉、水系和骨干道路,建设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和连片状森林群落、贯通性森林走廊,将散落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内部的绿化区串联成片成带,构建互联互通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加强城市间水源涵养区、缓冲隔离区、污染防控区成片森林和湿地建设,形成城市间生态涵养空间。加强高速公路、铁路和国省县道等通道绿化,有条件的同步推进新建道路绿化,打造以绿为主、绿美并举的公路生态走廊。加强水系森林带建设,推进长江干流及其重要支流、河道及渠道沿线造林绿化,促进绿色水系断带合龙。国家级森林城市行政区域内的县(市、区)原则上都要建成省级森林城市。

      关于森林小镇建设,除了省政府《意见》有明确要求外,林业厅今天已正式印发《四川省森林小镇建设工作方案》。根据全省森林、湿地、绿地等生态资源禀赋,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特征,我省森林小镇创建有4种类型,分别是:生态旅游型、森林康养型、森林文化型、生态保护型,区分平原、丘陵、山区等不同地类,设定有定性和定量共8个评价指标,具体指标要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文件了解。我省范围内符合创建各项指标的镇、乡或社区,均可按程序进行申报。今年,我们将评选认定一批省级森林小镇。

      关于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我们提出建设森林城市群,就是要打破行政限制,破除行政和区域隔离,统筹推进城区、城市周边、村镇和交通水系等的造林绿化,形成"点、线、面、体"相互融合、协同推进的增绿格局。森林小镇的创建,也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划限,不仅镇、乡可以申报,符合条件的社区也可以申报,这些都是我们一些新的探索。

      为破解资金瓶颈,除地方财政投入外,我们将鼓励各地探索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放性政策性贷款等模式,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有效机制。比如新建设的一些森林公园就有一些社会资本进入。此外,我们还将借助前不久成立的四川省绿化基金会这个平台,助力森林城市、森林小镇建设。

      

      四川新闻网记者提问。

      10:50

      四川新闻网记者提问。

      我是四川新闻网的记者。清洁能源替代是现在比较关心的问题,我省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方面的规划是怎样的,有没有可能性以后老百姓愿意更加积极主动选择新能源汽车?谢谢!

      

      代永波答四川新闻网记者问

      代永波:

      新能源汽车代表了全球汽车产业革新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制高点,这些年来四川省把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我们在大力引进国内国外的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布局四川,带动本土整车企业及时转型跟进,培育发展了相关配套产业,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比较快,有一个数字,全省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户数已经达到54户,整车制造企业已经达到了18户,关键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达到36户,这些汽车以及它的零配件涵盖了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的乘用车、商用车以及专用车等较为完善的产品序列。从产能来看,去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达到1.45万辆,产值已经达到100亿元。我们的目标,2017年希望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万辆,产值突破200亿元。

      从省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工作来看,在优化布局方面,我们想以成都、泸州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契机,我们通过"以用促产、产销联动"的方式来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素聚集发展。我们希望形成以成都市为核心、绵阳为重点,向周边辐射的发展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的布局,以南充市、达州市为支点的沿线城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格局。从地理区位来讲,我们重点是在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以及川东北城市群这三大应用基地来进行布局。

      在基础设施方面,主要是以应用需求端为导向,我们要构建便捷高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大家知道新能源汽车发展由于受到续航里程以及充电时间的限制,所以我们在充电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该说是要加快建设。我们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也已经下达,这些意见你们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高速公路、物流园区、商业区、住宅小区等区域的充电设施建设,因为这些区域是我们新能源汽车应用的重点区域。我们在全省建设了180余座充配电电站和8000余个充电桩,有些记者朋友在城市里边已经看到了,有些单位,有些停车场,有些大型公交转乘站,包括一些物流园区,已经看到这些装置的建成。

      在推广应用方面,主要是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要鼓励多种形式的商业模式创新,现在在公交、物流、乘用车领域分别形成了"有条件分期付款模式"。"分期付款+定制服务"和"自驾租赁"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商业模式来进行推广,同时我们也将推广"民营为主、产运结合"的按需建站模式。

      前天我到西成客专考察的时候看到剑阁高铁站准备引进比亚迪,进去过后首先在站里边配套纯电动的充电桩,同时它要放几十台充电汽车在那里,今后高铁到这个地方,游客下车过后可以直接租赁电动汽车,在广元区域内可以玩1-2天,当然其他区域也有一些配套设施,就采取这种租赁的方式来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我省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介绍完毕,谢谢记者朋友。

      

      川报观察记者提问。

      10:57

      川报观察记者提问。

      我是川报观察记者。请问尧厅长: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方案下达已接近半年,很多人关心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进展情况,在国家公园的体制下,四川如何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种群?

      

      尧斯丹答记者问。

      尧斯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初印发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省委省政府对贯彻落实中央相关要求非常重视。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领导专题研究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相关工作,成立了由省领导任组长的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小组,有21个部门参与,办公室设在省林业厅。目前,正在推进的主要工作有:省发展改革委和林业厅牵头,正在编制《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和《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

      省委编办、林业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正在研究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整合组建;国土资源厅和林业厅牵头,正在研究国家公园内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国土资源厅牵头,正在研究建立国家公园内已设矿业权退出机制;同时,省林业厅还组织开展了国家公园范围内人员资产的再核查工作。近期,按照国家林业局国家公园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成都召开了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培训班。

      关于国家公园内大熊猫栖息地和种群保护,我们将严格实行分区保护与管理原则,将国家公园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区、游憩科普区、传统利用区。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在国家公园生态修复区、传统利用区开展大熊猫栖息地植被重建,建设大熊猫走廊带,进一步修复、恢复、扩大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将重点建设土地岭、泥巴山、黄土梁、施家堡等地大熊猫栖息地生态廊道,使相互隔离的栖息地连通,实现隔离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从根本上降低局域小种群灭绝风险。

      同时,将建立大熊猫野外种群遗传档案,全面掌握野外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信息,实现大熊猫野外种群的精细化管理。此外,还将着力推动"人工繁育—野化训练—放归复壮野生种群"工作,新建大相岭、岷山L种群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多个局域小种群实施人工放归和种群复壮。目前,位于雅安市荥经县的大相岭放归基地建设已接近尾声,位于都江堰市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岷山L种群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建设已经启动。我们相信,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一定会让大熊猫栖息地和种群保护更上一层楼,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帜一定更加辉煌。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

      11:03

      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于厅长,嘉陵江流域上游尾矿和化工企业排放时有发生,对下游生态造成威胁甚至是破坏,这些上游事故对四川省进行了赔偿,赔偿额度和赔偿主体的情况我想要了解一下。还有就是,四川省和上游的甘肃、陕西两省有没有建立协调机制防范这种事故?

      

      于会文答记者问。

      于会文:

      大家都知道,长江沿岸不管是四川还是下游的城市都面临这个问题,就是化工厂都是沿江沿河近城布局。化工企业达标排放对大江大河的水质安全至关重要,尤其是四川80%以上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就是在大江大河取水,往往上游排污口就处在下游城市的饮用水水源地,我们跟陕西、云南、重庆都存在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问题,比如云南的到我们这儿叫入川断面,陕西的水也是入川断面,我们到重庆就是出川断面,这就涉及省与省之间水质安全的问题。刚才记者提到去年广元受到上游甘肃锑污染,前两个月又受到陕西宁强县铊污染,保障水质安全,我们按照环保部的要求正在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的防范机制。

      第二是正在建立上下游的补偿机制,目前防范机制比较完善了,在省界断面我们严密监控,一旦有超标现象我们就立即采取措施。金属铊不是特征污染物,不是特征污染物就不是日常检验,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再排查,当然我们还要通过严格执法。我们搞环保督察,有些企业有观望的心理和侥幸的心理,以为督察是一阵风、过堂风,过一段时间就没有这么严格。我们个别执法人员心里边也有观望心理,说长期这么高压、严格执法、不休息,能不能吃得消,能不能巩固住。我明确跟大家讲,环保对偷排、漏排企业顶格处罚,始终保持高压严打的态势,肯定是一种新常态。

      严格高压执法绝不是一阵风,对各类环境问题整改没有任何商量余地,你不整改到位我绝不松口,你这个偷排、超排,特别是对数据弄虚作假,按照环保法必须顶格处理。针对这次铊污染,我们跟纪检监察部门联动,特别是跟公检法联动特别重要,我们发现线索之后马上移交公安,公安第一时间锁定证据,第一时间控制嫌疑人,对企业实行彻查,大门口我也查,大门里边的灰渣我也要查,库房我也要查,最后我们才能第一时间锁定证据。因为只有锁定证据才知道污染源在哪里,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人民群众饮用水水质安全,才能有效妥善尽快处理好环境污染事件。

      针对上下游补偿机制,中共中央在去年12月份发了63号文《关于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改革方案》,在《垂改方案》里边已经明确说针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跨省河流断面怎么实行补偿机制,现在我们正在探索,国家也在搞试点,最近在赤水河流域(云南、贵州、四川)搞试点,试点成熟之后很快就会推行。

      

      中国环境报记者提问。

      11:10

      中国环境报记者提问。

      我想问一下于厅长,刚刚他也说了为了防止环保督察不是一阵风,我们也知道今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内环保督察的全覆盖,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也明确要求要加大环保督察和环境执法力度,我们将做到持续加压加码,能不能继续谈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确保环保督察不是一阵风?

      

      于会文答中国环境报记者问。

      于会文:

      环保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习近平总书记讲"环保督察是我亲自安排的,就是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责任导向,直奔问题区"。省委省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特别是推动四川境内的各类环境问题的解决,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应该说四川省委省政府是主动作为、自行加压,我们自己先对自己搞了一次省内环保督察,而且实现了21个市州全覆盖,现场发现4357个问题,现场交办各市州,目前整改率已经达到56%。

      现在还存在上热下冷的问题,就是对环保督察的认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市委市政府也是重视的,但是到个别的县和乡还没有传导到位,还不够重视,还真的觉得是一阵风、是过堂风,是稻草人,这一段时间严,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不严了。所以这位记者的问题非常好,我们现在通过哪些措施和手段,让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市、县、乡政府始终认识到责任压力,我们要划清责任,拧紧发条,让那些企业也感到环境保护督察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们初步考虑是几招,这几招是循序渐进的,是我们党组反复思考的。

      第一招叫公示公开。各市县乡党委政府发现的各类环境问题要在当地的主要媒体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老百姓监督你这问题,什么时候改,谁来负责改,改到什么程度。第二招叫公开约谈。对问题不整改的,我们以环保督察办的名义约谈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第三招叫媒体曝光。对干得好的典型的要进行媒体宣传,对明显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把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摆在你身边,就是不解决的,那我们就组织各媒体曝光,推动继续整改。

      第四招叫挂牌督办。省级领导从省级层面已经选出了全省十个突出环境问题,实行了挂牌督办。市、县也要对本辖区的重大环境问题实行挂牌督办,不整改到位就不摘牌,死盯不放。第五招叫案件移送。对国家公职人员明显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特别是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那就把案件线索移送给纪检监察部门,要严厉追责、终身追责,你作出的重大决策明显视环境保护于不顾,退休之后或者是调离岗位,也要追责。还有一招是区域限批,对于区域内环境质量不升反降的,所有的新项目都不批。还有一招是公检法联动。对偷排、超排、漏排企业零容忍,严惩不贷,该抓就抓,该判就判,把线索移交公检法部门。

      通过这些招我们持续加压加码,紧盯问题不放,不整改到位就是不放手,保持环保督察的持续压力。最终实现全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从长远治本上无非就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城市结构、改进生产生活方式,但是其中有一条是持续保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格执行,通过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来倒逼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企业依法依规按程序办,这样才能使环境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改善。我不知道我的回答大家是否满意,谢谢各位!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11:18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直播】解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直播】解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