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0

    如何写好新闻报道?

    2024.02.11 | admin | 48次围观

      虽然我只是做财经方面的报道,但其实无论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经济新闻,道理是一样的,需要尽你最大的努力获得事实真相,这非常非常困难,我的经验是,千万不要只听一面之词,一定要多找几个真正懂行的人聊一聊,也许对你的这篇报道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帮助,但是给你补充了常识。

      大概,一篇好的报道的组成是,80%的时间用来采访,20%的时间用来写作。当然,媒体的形式不同会有不同。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在采访的过程中,观察很重要,观察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追问的机会(前提是尊重对方,没有冒犯),不要害羞,不要不好意思,即便对方气场比你强大得多。但是在提问时,你千万不要犯常识性的错误,这很愚蠢,所以咯,事先要做足再做足功课,第一段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采访完以后,跟编辑打个电话,细细沟通下你获得的内容和编辑想要的内容。

      最后下笔啦,我比较讨厌看到的报道是,有大堆形容词的、有加入自己质疑的、有故意使用长句子的,这些都让人觉得作者很可笑。

      最后呢,我特别想补充的是,其实一篇影响力大的报道带给记者的,也许就那么几千块稿费(有的时候就几百块),还有能给你满足感和行业认同,但是,绝对不值得你使用歪门邪道。有时候,能给对方做些保护措施的一定要做,虽然中国没有《新闻法》,可是我们有职业素养。

      先用脚写,再用脑写,然后用心写。

      早安微语简报,2月2日,星期二

      每天三分钟,知晓天下事!

      1、农业农村部:圆明园发生野生天鹅禽流感疫情。2、一宿没睡仍赢韩国选手!柯洁冲击最年轻“九冠王”。3、山东涉疫奶枣已销售22.22吨。4、在工作岗位上摔倒昏迷230天后,广东南海一59岁民警去世。5、上海轨交14号线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可与其他13条线路换乘。6、教育部通知:中小学生不得带手机入校,学校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7、“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圆满落幕,共募集款物2.51亿元。8、杭州海关破获特大海上成品油走私案,涉案金额超12亿元。9、东京奥运会将如期举行,日本首相菅义伟再做承诺。10、第二批中国新冠疫苗运抵智利,助智利2月3日启动大规模接种。11、韩国一高速路段发生严重车祸,已致中国公民6死4伤。12、富国每人3.4剂 穷国两人1剂 全球疫苗分配差距明显。

      【微语】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一来可口!

      

      这则不到200字的新闻,值得每一位新闻从业者反复朗读、背诵与学习!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非常精炼、鲜明地概括出主要事实。“我”点名主体,“三十万”写出军人人数之多,“大军”点出了气势,“胜利南渡长江”则简明地写出了战斗结果。12个字,竟不能增删一字,甚至不能改动一字。

      导语24个字:“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高度概括了最重要、最新鲜、读者最关心的问题。用辞极其凝炼、准确。

      接下来是新闻主体。新闻主题是对导语的展开。“20日午夜……”点明了时间、地点。敌人经营了三个多月的长江防线,一夜之间被“摧枯拉朽”攻破。敌军“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注意是“直取”,直接探囊取物)。敌我双方的气势、气场,顿时拉开无限差距。

      不到24小时,就有约30万解放军胜利渡江,“现正向繁昌、铜陵……诸城进击中”进一步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气贯长虹、直捣黄龙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攻势。

      最后,指出解放军的忠诚与勇敢。

      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被教员用不到200个字概括报道。其中文功底可谓精湛纯属,值得后来者膜拜学习。

      最有难度的新闻可以用叙事性报道来传达。但在目前还远未实现。无论是政府以及行业整体层面上的重大失误,还是阶级间的不平等,或者一个国家在与机会分配有关的基本结构上的种种裂痕与破损,都可以通过叙事性的报道生动、有说服力地的传达出来。事实上,它几乎可以将公众强行地——也就是说,违反他们意愿地——拉入到对那些关键问题的讨论中来,拉入到那些与精英制度和社会正义有关的关键问题中来。有一次,我交了一个系列故事的草稿:在华盛顿特区那边,为成年残疾人开设的养济院有一些疏忽、草率之举。然后,我的一位编辑,一位非常聪明、非常有经验又非常强势的女编辑跟我说,“你所揭露的确实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可你却用一堆令人分心的文字把它们给掩埋了起来。”她的理由是,这种文学性的故事写法,会让人无法严肃对待这些罪行,因此也就损害到了正义之被伸张的前景。

      我们为什么还要选择这种叙事性的写法呢?

      对于某些主题来说,如果不选择这样的写法,就意味着根本没人会读。

      职业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读者读完一篇报道后,也许能够生出那么一星半点的在意出来。

      如果没有那些能够对问题有说明作用的、被很好地挖掘到的细节,那么所谓的“叙事”,这种写作形式也就不过是一种空洞的色诱而已。换句话说,只不过是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自己沉溺于自己说话的声音而已。

      那么该如何找到那些有展示力的细节,如何找到那些必须发掘才能获得的事实,然后再把它们传达出去呢?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这里面有两套相互对立的技巧。首先,在做采访的时候,你必须放弃一切控制,这样你才可能积累起事实。可是,当你在写作的时候,你又必须对这些事实进行疯狂的控制。在写作的过程中,开始的时候你得放松、悠着来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你要深深地吸气,深到这种程度:当你开始呼气的时候,那些出没在你的笔记本里的各种细节,已经能够以一种非常经济、非常富有表现力的方式传达你想传达的东西。此时,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细节编织成网,而其中的经纬都是你所需要的硬事实。

      作为故事的乘客,而非故事驾驭者,才能看到那些若非如此就一定无法看到的事情。

      我所做的,不仅仅是听他们讲的故事,我还观察他们过日子的方式。我要发现的真相,其实就存在于他们的言行之间:存在于他们的所说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之间,存在于两者的辩证关系之中。

      这种报道,当你为它做准备的时候,你进行准备的方式是不做准备,就是说,不要一天安排三个访谈计划。《华盛顿邮报》有一个摄影师卡罗尔·古齐,她喜欢说,“喝咖啡的时候带上帐篷”

      《芝加哥论坛报》一位朋友是这么说的,“好奇心就跟肌肉一样,你越用它,它就越能干。”

      写作中有很多事会让你痛苦,而其中最令人痛苦的,就是所有那些你在故事中写不了的东西。

      通过观察各种读者对于叙事性故事的反应,我形成了这样一个信念:三个表述清晰、精心准备的案例远胜过20个提了问题自己又不能解决的案例。

      一说到写故事,我们经常把它当成是一个具有两个部分的流程:为报道性的内容做采访,以及写作。对于叙事性写作它漏掉了第三部分:思考。

      写作过程中,我会花大量的时间把我的主题和场景拿出来反复打量并且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其中,哪些立面是能引起直觉反应的?又有哪些立面确实说出了点有意义的东西?

      当我做这样的思考,进行这种蒸馏纯化的过程时,我会跟我的朋友们聊很多——不是我的记者朋友,而是做其他行的朋友:画家、诗人或者股票经纪人。我仔细地听取他们的反应,看看他们对哪些部分感兴趣,哪些部分又会激怒他们。我会用两句话总结我这一天做的报道,然后听听他们会追问些什么样的问题。正是在这些问题和反应中,你会愈发地接近于那些你需要在你的故事场景中呈现出来的、最重要的观念和论证。一旦你了解到整个事情的核心所在,你就能够对如何提炼和安排你的故事的各个部分有一种更好的把握。

      以上摘自《哈佛非虚构写作课》,希望能给大家带不同的理解和思考。

    如何写好新闻报道?

    如何写好新闻报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