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0

    欧洲杯的足球美学和文化异彩

    2024.06.12 | admin | 13次围观

    欧洲杯的足球美学和文化异彩

      民族性不会全部通过足球表现出来,但足球作为一项团队运动,必然反映民族性的一部分。通过看足球而领略各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性格,实在是一大乐事。

      昨天凌晨,在乌克兰基辅奥林匹克球场,西班牙队在决赛中4:0横扫意大利队,为本届欧洲杯画上句号。喜新厌旧是人类天性,中立球迷都想看巴神附体的意大利把西班牙干掉,但斗牛士们不这么想,他们用无锋但犀利的进攻维护了冠军道统,开创了自己的王朝。

      欧洲杯的全球覆盖面和国度代表性不如世界杯,但比赛的激烈程度和技战术水准高出一筹。欧洲强者林立,涵盖了除巴西和阿根廷外所有的传统足球强国,看欧洲杯首先要看高水平的竞技和基于足球的力与美。

      毫无疑问,这是一届被技术足球和控球战术主导的赛事。欧洲杯四强全是技术流球队,使比赛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西班牙控球为王,甚至不设前锋就一次次把球传进对手大门;意大利队不再密集禁区,而是放手控制中场,既要得分,也要征服;德国队不再是一支力量型球队,“重型坦克”变成了火力丰富的“轻型战车”,天才型球员密布前场;而一贯华丽纤巧的葡萄牙队增加了拼抢的硬度,成为一支技术和力量均衡发展的队伍。即使放眼八强,技术足球仍然稳占上风:法国队试图复兴传统的技巧型打法,英格兰队经过多年改良,已不再是长传冲吊的代表。捷克队和希腊队技逊一筹,所以在葡萄牙和德国队面前毫无机会。

      欧洲杯的过程和结果说明:足球是一项比拼技术、战术、体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性运动,技术是建队之本,没有技术就没有一切。这个简单的道理是对中国足球最大的启示。中国各级国字号球队十年来一败再败,说到底是因为青少年足球培训体系涣散,球员的个人能力每况愈下。因而,即使“行政足球”的淡出、“管办分离”的尝试,因为种种体制壁垒而无法迅速完成,也应该花大力气于足球基础教育,提升小球员的数量和质量,先解决人才断档的问题。

      球迷常年有欧冠联赛等高水平俱乐部赛事可看,但想看国家队之间的较量则只能等待欧洲杯和世界杯。欧洲杯既是球员较量技战术的角斗场,也是各国展示民族性的大舞台。西班牙队的风格就像他们的“国术”斗牛一样,耐心挑逗对手,稳健躲闪冲击,瞅准时机一击致命。德国人严谨得像一支军队,意大利讲究战术纪律,这两支队伍从来不会有内乱,一贯众志成城。英格兰民族性中脆弱的一面,总是在点球大战中暴露出来,每届大赛都要产生一两个临门不入的“罪人”。荷兰是自由度极高的国家,球员热衷坚持自我而疏于自我反思,内讧成了荷兰队的死穴。英国球星莱因克尔说过:“永远不要担心荷兰队,他们在关键时刻总会自己解决自己。”法国人生性浪漫,不受拘束,争功诿过和互不服气正在成为他们的传统,2010年世界杯死于内耗,这次又犯老毛病。实际上,民族性不会全部通过足球表现出来,但足球作为一项团队运动,必然反映民族性的一部分。通过看足球而领略各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性格,实在是一大乐事。

      欧洲杯不只是场上精彩,场外的花絮也是看点。各国球迷脸上的油彩和手中的道具,都有各自的美学追求。乌克兰女性裸身抗议政府对妇女的歧视,不知谋杀了多少菲林。希腊和德国之战,被解读为金融危机中穷国和富国之间的较量,报纸版面上一片剑拔弩张的气息。意大利球员巴洛特利获得单刀球后“思考人生”,葡萄牙球员C·罗纳尔多在中场变换发型,也都成了高光娱乐事件。足球比赛很精彩,但因为这些插曲而更具魅力。足球比赛再重要,它也不是“和平时期的战争”,尤其是对第三方的中国球迷来说,它不会牵动民族情感,而只能是运动美学和消遣娱乐范畴内的事,球场内外的异彩由此更加不可或缺。

      欧洲列强会猎,中国球迷熬夜。不管是四年一度的节日,还是不舍昼夜的辛苦,一切皆成往事,生活仍将继续。过不了多久,我们将遗忘这届欧洲杯的绝大多数画面和信息,但它带给我们的美感和乐趣却值得久久回味。

    (责任编辑:年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